近年来,有关电动车质量问题以及售后维修服务不到位的投诉成为消费投诉热点。记者昨日从市消保委获悉,从今年1月1日至8月31日,相关投诉累计达到1991件,较去年同期1873件相比又有所上升。从消费者反映的内容来看,投诉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焦点一:“豪华”车无法上牌
魏先生曾在某大卖场购买电瓶车,当时对方向他介绍了一款双电瓶豪华型电动自行车,由于这款车外形豪华美观,魏先生非常喜欢,于是他当即付了全款。根据承诺,大卖场将在一周内为其上好车牌,但事后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拖延,上牌之事遥遥无期。 在本市上牌的电动车必须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电动自行车的蓄电瓶核定电压不得大于36伏、最高车速每小时20公里、整车重量不大于40公斤等,不符合这些标准的电动自行车一律不准在道路上行驶,车管部门也不予上牌。但是,在实际销售中,有些销售商为了提高销量,对顾客故意隐瞒实情,违规销售超大、超重、双电瓶的豪华电动自行车,致使消费者无法正常上牌使用。
焦点二:电池质量是“顽疾”
电池质量一直是电动自行车的“顽疾”,蓄电池使用寿命短、维修率高。个别企业为牟取暴利而不择手段地降低成本,用价格低廉的废旧铅板和硫酸拼装电瓶,这种电池使用寿命短暂。他们通常采取的手法有:虚标电池容量、偷工减料、拼装或假冒名牌电池。
焦点三:售后服务是“软肋”
据消费者陈女士反映,今年8月26日她在上海瑞达电源有限公司购买了一辆电动车。使用了没几天,电动车的控制器就出现了故障,不能正常使用。经陈女士同公司交涉,公司同意为她调换一个控制器。但是,没想到调换了控制器后,车子的码表又坏了。 零配件供应不及时、售后人员配备不足、屡修屡坏,造成消费者维修困难。
焦点四:厂家倒闭维权无门
近日,消保委不断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购买的同一品牌电动自行车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与该电动车的一家特约维修部联系,却被告知,由于该厂家已经倒闭,现在只能实行收费维修。 伴随电动车行业的不断洗牌,一些品牌正在消失,倒闭厂家留下的商品究竟应该谁来负责?按相关规定,生产者在停止生产某种产品后的5年内,依然要保证供应“三包”所规定的零配件。即使企业倒闭了,经销商也不能以厂家不能提供零部件或维修点不存在为由推卸维修的责任,应寻找其他替代零部件或委托其他维修商进行修理。 维权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自行车时,切勿只注重车辆的外形、马力,还应了解清楚车辆是否能正常上牌,以免买到不能上牌的电动车,带来麻烦。
(阅读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