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8月份广州中小客车增量指标竞价再创新高:个人最低价23900元,比上个月多了5200元;个人平均价飙升至26599元,比上个月多了5968元,涨幅达28.9%。市民感叹车牌拍卖价“就像坐上了火箭”。 相关分析称,今年4月广州“限外令”草案出炉之后,有买车想法的市民开始“不淡定”,随着摇号中签率节节下滑而转向竞价,助推了车牌价格的上涨。而由于“限外令”草案迟迟未“转正”,增添了外地号牌车市民的焦灼感,进而加入摇号甚至竞价中,也进一步抬高成交价。换言之,就是说车牌供求关系出现了变化,竞争程度加剧,车牌价水涨船高。 这样的分析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认为“限外令”是车牌价格上涨的全部原因,则恐有片面之嫌。不能忽视的是,竞价具体操作也会影响价格走势。 记得广州“限牌”后首次车牌拍卖前,竞价人数不公布就遭到质疑,但拍卖组织方称数据属“机密”而坚持不对外公布。竞价人数非国家机密或商业机密而被人为上升到“机密”程度,令人怀疑和担忧组织者有意掩盖车牌竞争程度,让某些竞价者盲目出高价,抬高整体成交价。如今,这样的担忧似乎越来越显现出来。 面对车牌竞价大幅攀升的现实,相关部门不能一概推给供求关系,而须检讨竞拍操作不周之处。从依法角度说,《拍卖法》及其《实施细则》有竞买人“有权查验拍卖标的和查阅有关拍卖资料”等相关规定。同时,车牌属于行政部门依法授予车辆所有者的标识,竞价依然是政府行政行为,所以竞价人数也当属政府信息公开的范畴,没有理由不公开。 另外,一个科学的竞拍系统应让竞价者实时看到中标金额和投标人数的变动,并可修改出价,充分博弈。广州车牌竞拍流程恰恰在这一重要环节失之粗疏。不难理解,这一程序缺陷致使竞价者实际上只能瞎撞,不少人唯有以追高心态竞投以求胜出。这显然不应是车牌竞价的初衷,竞价人的得失也不能只认命。竞价制度设计应当作出修正,使竞价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如果竞拍程序设计及具体操作都无懈可击了,车牌价格还与日俱增,公众才无话可说。 尚需一提的是,此次车牌竞价总收入已攀上亿元台阶,由此累积的巨额收入使用不是小事。此前,相关部门称收入列入“财政管理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公交车辆更新购置等方面,但其具体去向模糊已被质疑。因而,车牌竞价收入使用情况要充分公开,且因其来源于民间,完全应更多投入公共交通,让公交票价优惠幅度更大。如此,车牌竞价也才有望撇开“搞创收”的嫌疑。 (中国牌照网编辑:w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