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将被递交今年 “两会”的提案中,市政协委员周荣和朱建国建议,在打造“低碳世博”契机下,启动非机动车专项规划,梳理已有车道,尽快还路于民,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压力。针对建设资金不足,建议考虑利用历年上海车牌的拍卖资金。 非机动车曾经是市民出行的最主要工具。随着城市发展,同等面积的路面空间,公交车运载的人数远超过非机动车。其次,有的助动车、自行车在人行道上抢道,给行人带来隐患;乱停乱放,有碍道路两旁景观。此外,不少非机动车排放废气、更换电池可能会污染环境。一系列限制后,上海非机动车专用道总数为40条,限制非机动车通行道路数量为57条。更重要的是,市区“三纵三横”和内环、中环等主干道缺乏相邻的非机动车专用道,导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难以有效分离,埋下交通隐患。 另一方面,机动车道占用非机动车道,无形中侵蚀了自行车和行人的通行空间。部分城市干路中,超过70%的路段划设机动车停车位。 市政协委员周荣在提案中出具了一项数据:截至2008年底,上海有28%的市民,约1300万人,仍以非机动车作为主要出行方式。他们有的是早上参加晨练;有的是上班、上学的;还有是做小生意的。 “对这些市民而言,骑车降低了成本;对有关部门而言,这种方式减轻了公共交通的压力。 ”周荣说。 “非机动车交通和‘公交优先’并不矛盾,甚至互为补充。 ”按照市政协委员朱建国的看法,今后,路远的坐公交,路近的骑自行车。如果这样,就必须将自行车交通线网布局应纳入城市规划设计范围。 目前,本市主干道建设由市政府出资,而设为非机动车专用道的次干道、支路建设一般由各区政府出资。针对资金不到位的问题,提案建议可考虑从历年上海拍卖车牌所得费用中,调拨部分,成立专项基金,用以修补、建设非机动车道。 最近几年,上海一直提倡“P+R”,即自驾换乘地铁轨道。而在国外发达城市,经历小汽车大发展后,交通拥挤、空气污染使得自行车交通重新复兴,一种“B+R”的模式随之而起,后者即是指“公共交通+自行车”。 (中国牌照网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