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出租车行业的核心赢利点在于垄断运营牌照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出租车的管理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挂靠。公司统一购车、取得运营牌照,但车的所有权是车主的,车主向公司交服务费。另一种是半出租,车是公司的车,司机租车经营,每月缴纳数额较多的“份子钱”。 不管哪一种经营方式,实质都是政府把出租车牌照发放的垄断权,通过收取牌照使用转让给出租车公司,让出租车公司在实际经营中获利,相当于“二次垄断”,这也是出租车司机感到压力沉重的主要原因。 如果一个城市的出租车数量被政府部门严格限制,就已经构成了实质上的行政垄断。也正是垄断经营体制,造成了众多城市出租车服务水平下降和打车难的现象,更因为份子钱收得过高而导致出现了出租车司机也不赚钱的现象。 现在,专车等倒逼出租车改革提速 此次改革是在各类打车软件方兴未艾,各种乘车形式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传统出租车行业进行的一次自我革新。在“互联网+”时代,交通资源供给的不断丰富带来了出行体验的明显改善。以往旧有的出租车运行模式,由于供求关系失衡、服务水平不高,加之互动性差、个性化弱,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趋多元的需要,改变迫在眉睫。 优胜劣汰,市场法则。出租车行业要继续生存,必须明确以消费者利益为核心的原则,认真检视自我,既要发挥责任主体明晰、驾驶员专业水平较高、乘客人身和信息安全相对有保障的优势,又要吸纳网络专车服务层级多样、盈利模式灵活的特点,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提高运营效率,便利乘客出行。 应该说,杭州政府对于出租车改革诚意是满满的,更重要的是,承认了创新驱动发展,承认了技术进步带给市场的冲击,对于出租车现行的垄断经营体制,进行了破冰式的改革。这在许多地方政府不敢突破体制窠臼、不敢改变现有利益格局的当下,杭州市的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以后,出租车改革需要更多的地方行动 出租车改革要把方向挺在前面,防止“只赚吆喝不赚钱”,防止改革红利被利益阶层渔利。即便像杭州这次改革,也不排除改革成果被渔利和蚕食的可能。“征求意见稿”提出牌照无偿及有限期使用,并且规定“将经营权和车辆产权由企业变更登记为实际出资人”。只要仍然供不应求,即便第一手牌照无偿,也不排除在后期交易叠加价值。于此,一些后进的出租司机,依然处于食物链低端,仍然面临各种盘剥。 当然,国内出租车行业改革仍需面对更多问题和挑战,杭州公布有关方案只是抬起了脚。这一步会落在什么地方,接下去该怎么走,仍存在不少变数。比如说,出租车行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尚未出台,杭州版方案届时可能面临刚出台就修改的尴尬。又比如说,杭州版方案只涉及传统出租车这一块,尚未触及打车软件领域,两大模块到时候会不会玩左右互搏,或者出现传统出租车改了半天“依然没有什么用”的情形,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已有的地方改革方案或许仍并不完善,也无需被照搬照抄,但改革的主动性,最为值得各方镜鉴。一个复杂的出租车行业,也必然需要在众多的改革尝试中,才能摸索出最佳的出路,在这点上,出租车改革无疑有赖更多的地方行动。 (中国牌照网编辑: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