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指出,网约车到了告别“野蛮生长”的阶段了,必须实现规范化经营,行业准入、司机培训、对乘客的安全责任等等,该有的规矩,都该立起来。有了规矩,才能长远发展。
早报记者 周航 徐燕倩
近些年,网约车规模迅速扩张,却暴露越来越多的问题,而其原本具有的方便和经济等优势,也开始面临质疑声。
近日,早报记者接到多起关于网约车的投诉,涉及车辆牌照不符、违法乱停严重、司机态度恶劣等各种情况。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存在监管空隙的当下,这些问题或有成为城市痼疾的趋势,难题亟待破解。
审核马虎存安全隐患
最令乘客担心的依旧是安全问题。市民谢先生反映,他最近多次打到的网约车,来车的车牌号和系统显示都不符合,大多数还是外地牌照。还有人更为气愤,数次打到了“幽灵车”。
严重的骚扰乃至恶性侵害事件,也频频在网约车上发生。
上述现象背后是资质审查的不足。此前,东方早报已多次报道,各大专车平台注册环节中介泛滥,审核粗糙。“幽灵车”的存在,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有一组数据值得引起注意。据深圳媒体此前报道,截至今年3月,深圳市网约车驾驶员群体中发现吸毒前科人员1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
事实上,虽然由交通运输部等七部委今年7月共同推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身份,但其前提仍是设定了驾驶员和车辆准入条件,且需按照规定取得相应资质。
10月5日,上海交通执法部门会同公安,在虹桥枢纽地区展开专项执法,整治违法营运网约车。执法中,主管部门发现了多辆非法运营车辆,涵盖滴滴、优步、易到这三家网约车平台。(详见6日东方早报A4版)
早报记者从上海交通执法部门获悉,该部门今年仅在虹桥枢纽就已查处了约520辆非法运营车辆。其中,私家车有366辆,占比超过七成,这些车辆中更有六成是外地牌照,达到了211辆之多。
交通违法现象严重
9月30日夜晚,陆家嘴环路名商路路口,车牌号码开头为沪GY的租赁车辆与公交站点管理人员起了冲突。“后面都停了,为什么我不能停?”网约车司机大声地质问,工作人员指着路边解释,“这里是黄线,只能公交车停”,指挥其离开。
这辆网约车随后又驶入名商路口,停在人行横道线等待乘客。车后,道路短暂地拥堵了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