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堵,停车位也越来越难找。这两年,对于萧山的交通状况,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直观感受。
从客观数据上来看,也确实是这样。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萧山汽车保有量为38.1万余辆,相比2008年增长了近23万辆,增幅高达150%。就单独从私家车保有量来看,2013年私家车保有量较2012年增加41223辆。
可见,近几年萧山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私家车保有量增长,其他车型保有量则相对稳定。同时,私家车占萧山汽车总量的比例已从2012年的71.3%增长到2015年的76.7%,增长了5个百分点。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出行需求越来越多。
主城区“限牌”后,萧山城区缺少针对外地车的限行措施,致使许多4S店、车主想出了上外地牌照的“门路”。这样一来,绕开了购车指标这个“门槛”,大量沪C、浙D等外地号牌车辆的涌入,导致了限牌政策在萧山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车多路少、高峰拥堵、行车低速,是每位驾驶员出行的切身体验。
今年,萧山治堵将放“大招”。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民办十件实事,涉及城市治堵的实事就包括试行机动车“错峰限行”和非浙A号牌车辆限行措施等方面。
萧山机动车拥有率较高 未来交通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据统计,萧山目前的机动车千人拥有率为234辆/千人。这个数据与国内各大城市相比,萧山的机动车千人拥有率已处于较高水平,高于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等地,与北京、深圳、杭州(全市)的水平也较为接近。
据记者调查了解,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北京、天津、杭州主城区等地均已实施尾号限行措施,上海、深圳等地也已实施针对外地车的限行措施。
目前,萧山城区居民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及老城区以北的新区。根据规划,未来新增的居住需求也将带领着集购物、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商业中心被建立,未来交通需求以及交通拥堵情况也将持续加剧。
对比萧山城区路网建设规划和现状路网运行情况,目前交通拥堵问题集中的老城区及北部新区,市心路、金城路、萧绍路、南秀路、金鸡路、通惠路等各条规划主干道均已建成或部分建成,而这些路网未来的提升空间十分有限。
虽然,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深挖老城区的停车资源,然而对比当前老城区小汽车出行需求的增长速度,停车设施的建设进度仍难以与之匹配。同时,目前新建的路外公共停车场中有相当一部分都位于老城区外围,交通拥堵较为集中的老城区范围内原有的停车泊位配建不足,因此老城区的“行车难”与“停车难”问题也难以良好缓解。
而随着各类产业聚集区、商业中心、居住小区的形成,势必将吸引更多的人口涌入萧山城区,从而带来更多的交通需求。
多条主要道路高峰期满负荷运行 车速低且流量集中
除了我区的机动车拥有率较高,相关部门对城区目前的交通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与广大车友的切身感觉一样,城区早、晚高峰时段路网压力明显较大,多条主干道在高负荷甚至满负荷状态下运行,拥堵已是司机的“家常便饭”。
因此,一旦实施“错峰限行”管理措施,势必可以对小汽车的出行量进行控制,有利于缓解高峰时段路网的交通压力,改善居民出行环境。
相比杭州主城区,目前萧山路网早、晚高峰的拥堵范围相对较小,但拥堵情况较为集中,老城区的多条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常发拥堵,行程车速较低。
“行程车速”是行驶路程除以行程时间(包括停车等待时间)得出的结果数据。像市心中路、萧绍路、育才路、通惠路等主要道路是广大车友时常驾车经过的路段,高峰期间的拥堵也已形成常态,根据了解,上述路段的高峰期间平均行程车速已低至20公里/小时的“国际拥堵警戒线”以下。其中,市心中路、育才路高峰时的全段平均行程车速甚至已经低至15公里/小时。
目前,老城区范围的拥堵现象已经非常突出,老城区路段车速普遍偏低已成为常态。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萧然西路、金城路、山阴路、人民路、拱秀路、南秀路等各大城区的主要道路,均有部分路段的行程车速在20公里/小时以下。
像此类拥堵情况,主要集中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期间,而平峰期及节假日期间的通行情况总体较好。
受主城区限行影响小 外地车本地化使用情况普遍
与萧山区仅一江之隔的杭州主城区已形成限行、限购政策“双限并举”的管理模式,但萧山城区居民以区内出行为主,受主城区限行影响小,导致外地车本地化使用的情况较为普遍。
据统计,目前萧山城区居民的日均出行总量约为191万人次/天,而交通最为密集的早、晚高峰期间,城区大部分主要道路通行的外地牌照车辆比例在10%至20%左右,明显高于正常水平,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本地化使用的外地车牌照私家车。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萧山城区目前缺少针对外地车的限行措施,限牌后许多购车需求转向外地牌照,导致限牌政策在萧山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无法按预期对私家车保有量的增速进行有效控制。
由于缺少外地车限行措施,汽车保有量实际增速高于统计水平。据统计,2015年萧山浙A牌照汽车年增量降至8926辆,私家车年增量降至9654辆,相比限牌前减少70%。但与主城区“双限并举”不同的是,萧山目前缺少针对外地牌照汽车的有效限制措施,导致旺盛的汽车消费需求转向注册外地牌照,汽车保有量的实际增速明显高于统计水平。
据萧山多家汽车4S店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限牌实施前,其销售的车辆主要以浙A牌照为主,极少存在上外地牌照的情况;限牌实施后,一家普通的4S店每月销售的车辆中,上外地牌照的车辆所占比例高达一半,甚至60%,购买该部分车辆的人群主要集中在未取得增量指标,又有购车需求的本地居民,该部分车辆虽然上的是外地牌照,但平时仍在萧山使用。
此外,城市居民购车需求旺盛。据《萧山城市居民出行环境改善评价》中2015年的调查数据,受访者中有购车计划的比例达到31.2%,即使是已经拥有小汽车的家庭,有购车计划的比例也高达22.4%,可见现阶段萧山城市居民对汽车的消费需求仍较为旺盛。
与之相对应的是,受限牌影响,未来几年萧山区的浙A牌照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率将被控制在2—3%,和居民的实际购车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若缺少外地车限行的支撑,仅靠限牌政策难以应对未来几年萧山城区居民旺盛的购车需求,交通将更加拥堵。
主城区“错峰限行”措施 带来一系列可喜变化
杭州主城区首次错峰限行措施实施后,经历了初期的成效期、中期的瓶颈期和后期的效果蚕食期三个阶段。
根据杭州主城区“错峰限行”范围内的交通流量数据显示,首次“错峰限行”措施实施首月早高峰主干道行驶速度由实施前的17.2公里/小时提升至22公里/小时,晚高峰主干道行驶速度由实施前的16.4公里/小时提升至20.5公里/小时,早晚高峰错峰区域内主要道路行驶速度提升明显,成效显著。但受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和错时出行的影响,高峰时段逐渐延长,“二次高峰”成常态,至实施一年后限行范围内主干道平均车速已降至20公里/小时以下。
2014年5月,主城区推出错峰限行“升级版”。错峰限行升级措施实施后,配合杭州限牌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原有错时出行特征逐渐发生转变,“二次高峰”现象有所改善。
据统计,行程车速早高峰各月车速同比上年平均提升3.0%,晚高峰各月车速同比上年平均提升5.8%;流量早高峰各月同比上年平均下降9.91%,晚高峰各月同比上年平均下降9.92%;早高峰平均拥堵里程从升级前的72.7公里减少为65.3公里,降低10.18%,晚高峰则从升级前的79.1公里减少为70.9公里,降低10.37%。此外,早高峰平均拥堵持续时间为119.4分钟,晚高峰平均拥堵持续时间为136.9分钟,相比升级前分别缩短19.8%和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