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消息,顺应民意、体现改革决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公布后,赢得一片喝彩。然而,一些地方相继披露的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却引发社会对改革顶层设计“空转”甚至“跑偏”的担忧。
由于暂行办法规定,地方政府对网约车的准入条件、价格、数量、营运等拥有自主决定权,因此地方政府怎么使用改革赋予的自主权,是检验改革效果的“试金石”,直接关系到网约车管理效果和出租车改革的成败。
事实上,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出租车,都是要满足公众多样化出行要求。在改革过程中,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才能以网约车管理落地为契机,促进出租车行业改革深化,才能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
深化改革,难点是破除利益的藩篱。敢不敢动真格、愿不愿自我割肉,考验着地方政府的勇气和魄力。网约车改革落地之所以会出现“跑偏”的苗头,本质在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仍然习惯旧有的管理思维和模式,放不下部门利益。例如,严格限制网约车的数量,很可能让网约车再次走上出租车“炒牌照”的老路,使稀缺的牌照资源成为腐败和寻租的载体。
网约车细则落地和出租车改革推进,是牵涉面广、利益诉求复杂的民生改革,改革的顶层设计能否落地生根具有风向标意义。地方政府部门应吃透政策精神,充分听取市民、司机、平台、监管部门等各方面意见,用创新和智慧寻找“最大公约数”,用勇气和魄力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不能让网约车细则“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