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等地近年来通过总量控制、汽车尾号限行等措施加大了机动车排放管制,但由于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大且呈持续增长,源于机动车的细微颗粒物排放依旧较高。据统计,目前北京机动车PM2.5排放占比已高达31.1%.如何减少机动车排放污染,且尽量减少对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切实有效的措施就是要优化机动车管理制度。
要在限制汽油车增量的同时,盘活存量。机动车总量控制在减缓PM2.5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北京实施了最为严格的机动车总量控制,个人及单位通过摇号方式获取购车指标,低中签率已经成为北京机动车摇号的一大特点。由于北京牌照稀缺,近年来甚至出现“僵尸车”及黑市号牌交易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有限的号牌资源并没有配置到急需者手中。其实,环保制度设计在考虑环境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车牌配置旱涝不均的问题,建议创新管理模式。在控制机动车增量的同时,盘活存量,允许现有车辆带牌交易,使有限的车牌资源可以通过市场途径配置到急需用车者手中。
要在提升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同时,全国同步。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管制,可以减少PM2.5排放。其中,严格排放标准是一项重要举措。同一时期内,我国不同区域实施的排放标准往往不同,因而会出现低技术标准汽车从高要求地区向低要求地区转移的现象。在排放标准相对较低的区域,随着低环保性能车辆的涌入,细微颗粒物排放会随之增多,大气环境质量必将恶化。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框架下,尽早在京津冀地区统一机动车排放标准,并以此试点为基础,逐步积累经验,适时在全国同步实施统一的机动车排放标准。
要在鼓励购买电动汽车的同时,更需夯实基础。推广电动汽车,发挥其替代传统汽车的作用,可有效减少PM2.5排放。然而,目前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动力电池、变速器等技术较落后,公用充电设施建设滞后以及废旧电池污染等。为更好发挥电动汽车的替代作用,需打牢产业发展基础。为此,应重点支持动力电池、变速器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破解技术难题,提升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尽早使电动汽车的比较劣势转化为比较优势,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应重点发展公用充电设施,尽早使充电站能够像加油站一样便利,消除大众购买顾虑。应按照生态设计理念,对电动汽车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延伸生产者责任,优先完善电动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及综合利用体系,使电动汽车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产品。